刊於《蘋果日報》
中大畢業生清心日前撰文,以英語水皮及「擲蕉」為理由,反對陳克勤及黃毓民兩位議員進入中大校董會。本人實難同意,這種以形象先行,判斷人和事的想法,正是我們社會最要不得的。
中大校董會的產生,一如我們的政府,「具廣泛的代表性」,每位均是形象高尚,非富則貴,擁有極高社會地位的人。可是這種形象換來的是甚麼?是封閉偏聽的管治。自中大校長劉遵義強行將院長互選制改為委任制後,學院院長又變相成為校長的棋子,重要的持份者如學生和教職員均沒有投票權,無從得知校董會的運作。中大校董會,是八間大專院校中唯一沒有設立學生代表的。
中大校方的管治手法,已盡失員生、校友的信任,從○五起的「國際化」事件、○六年的新書院事件,到去年的情色版事件及校園發展計劃,在在均顯示校方的偏頗作風。陳克勤、黃毓民及張宇人是由六十位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的,而即使陳克勤及黃毓民兩位再不濟,他們都是直選議員。不論他們的立場如何,至少他們是中大校董會中絕無僅有地符合民主理念而產生的成員。
近年,中大的事件在社會上不斷引起爭議,傳媒爭相報道,反映的正是中大良好的異議精神,敢於詰問校方高層。不少組織如中大校友關注組、劉遵義施政監察等的成立,反映校園民主化的訴求日增。如何予以回應、配合這股潮流,才是兩位議員應該得到甚麼評價的指標,而絕非甚麼形象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中大有事的時候,總有一些「校友」發言,論調多為「破壞校譽」、「影響形象」、「家醜不出外傳」云云,這種只重形象不問理念的想法,正是珍視中大批判傳統的中大人應該摒棄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