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中大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中大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

遵義快訊第3期已經出版﹗

遵義快訊第3期已經出版,本期目錄如下﹕

校長等接蕉!新任校董逐個捉
喂校長,真係無野好傾﹖大學校長的格說起
校方致《學生報》告信極惡重溫 劉遵義﹕「小事」
遵義短打
中大校友關注組﹕就中大學生報情色版司法覆核判決聲明

校長等接蕉!新任校董逐個捉




遵義快訊第3期


話說根據《香港中文大學條例》,中大校董會設有三名立法會議員代表,監察大學的運作。第二屆的立法會議員代表為張文光、鄺志堅及田北俊。今屆經泛民及建制派協調後,決定由民建聯的陳克勤、自由黨的張宇人及社會民主連線的黃毓民接任。

一睇呢個名單,大家可能又驚又喜。毓民網上人氣爆燈,大家都睇佢點樣响議會搞事;陳克勤乃中大政政系畢業,一句「try my best」震驚全城;張宇人大家則可能唔係咁熟。一眾「熱心」校友,即時在各報章撰文評論,有云毓民咁嘅人都入到,影衰中大,驚佢响校董會「擲蕉」,又指陳克勤一句英文都講唔掂,有負中大所托。

其實又有乜好驚?擲隻蕉埋嚟,夠幽默感嘅咪食咗佢囉。唔通你真係驚一隻蕉會整衰成間中大?至於克勤仔,佢英文唔好又點喎,呢d批評有d「我中文唔係咁好唔好意思」的味道——即係話班殖民地殘民,英文好就有上等華人的優越感,而不以中文唔好為恥。校董會好多英文文件,咪搵人幫手翻譯囉。

依家校董會似俾面派對,大家圍威喂,監察校政上力度不足,佢哋梗係驚毓民啦。而且經過咁樣嘈一嘈,將來記者實對中大事務加倍留意。未來劉校長真係要醒醒定定,唔好再搞d大獲野出嚟。


三位新任校董議員﹕
張宇人議員,SBS,JP
功能界別 - 飲食界
所屬政黨﹕自由黨
戰鬥力﹕10%
與中大關係﹕﹖﹖﹖

陳克勤議員
地方選區 - 新界東
學歷 :*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(榮譽)學士
*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
所屬政黨﹕民建聯戰鬥力﹕20%
與中大關係﹕出身政政系,選區又處新界東,之前區議會選區在馬鞍山,有地區個案都可以搵克勤仔 。

黃毓民議員
地方選區 - 九龍西
所屬政黨 :社會民主連線
學歷 :*珠海學院歷史研究所碩士
戰鬥力﹕90%
與中大關係﹕曾任珠海新聞系系主任,任教十多年,對專上院校運作有認識,最緊要夠大聲及夠pop。網上有個平台叫myradio,响上面講中大d野嘅話隨時有成幾千人聽。

從大學校長的格說起




遵義快訊第3期
文﹕阿野
原刊於08年10月26日《明報》

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的司法覆核,獲高院裁定勝訴。法院宣判後,有記者找中大校長劉遵義回應,他只是說「老早就結束咗單案啦」,又謂這只是「小事一樁」。他口中的那一件「小事」,就是當時全港媒體爭相報道情色版時,校方二話不說發出一疊警告信,說將決定如何紀律處分。

堂堂大學校長如此「潔身自愛」、劃清界線的回應,幾乎叫人誤會他只是個少做少錯的小官僚﹕別談原則別談使命,有事找上級解決。一九六三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,不是殖民地代英語橫行時,獨排眾議的異議姿態嗎?一浪一浪的搞事學生,不是坊間公認中大的文化資本嗎?是大家誤會了中大,還是中大請錯了校長?

情色版事件,由頭到尾投射出大學今天的環境,便是已故的Bill Readings在The University in Ruin裏,對現今大學最具挑釁的觀察。他看到在全球化知識生產的年代,大學的教研部門均不再主導大學,一望無際的科層管理結構才是大學的統治者。

現代大學的起源一般追溯至十九世紀初由Wilhelm von Humboldt創辦,並以他來命名的大學。這所兼具研究及教學功能的大學,結合了定義德國 文化(研究功能)及將這種文化傳薪火相傳(教學功能)的理想——不言而喻,這裏假設了一種完整、有機的偉大德國民族文化。

異見社群不假設命運共同體

Readings單刀直入的指出,現今大學的變質和困境,除了表面上全球化管理主義的張狂,更是現代大學希望成就出來的所謂有機、完整的民族文化,從一開始就是個美好得不願質疑的夢想。昔日民族主義理想的巨構,今天已成一片頹垣敗瓦的廢墟,這是大學中人需承認的事實。

將中文大學與德國史上現代大學平排而論,不一定完全貼切。然而,Readings倡議建立的「異見社群」(dissensual community),就是直接承認大學管理層是只會想如何包裝大學,並投入所謂全球化的競爭——其「理想」或「利益」,與學生的理想何止天壤之別。異見社群不假設命運共同體,不假設任何和諧有機的共同願景;在嚴苛的全球化環境中,只期望大學的進步性在持續的張力和壓迫中找到位置。思考大學的文化任務,這裏才是起點。

與中大同學共勉。

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

形象判斷要不得

刊於《蘋果日報》

中大畢業生清心日前撰文,以英語水皮及「擲蕉」為理由,反對陳克勤及黃毓民兩位議員進入中大校董會。本人實難同意,這種以形象先行,判斷人和事的想法,正是我們社會最要不得的。

中大校董會的產生,一如我們的政府,「具廣泛的代表性」,每位均是形象高尚,非富則貴,擁有極高社會地位的人。可是這種形象換來的是甚麼?是封閉偏聽的管治。自中大校長劉遵義強行將院長互選制改為委任制後,學院院長又變相成為校長的棋子,重要的持份者如學生和教職員均沒有投票權,無從得知校董會的運作。中大校董會,是八間大專院校中唯一沒有設立學生代表的。

中大校方的管治手法,已盡失員生、校友的信任,從○五起的「國際化」事件、○六年的新書院事件,到去年的情色版事件及校園發展計劃,在在均顯示校方的偏頗作風。陳克勤、黃毓民及張宇人是由六十位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的,而即使陳克勤及黃毓民兩位再不濟,他們都是直選議員。不論他們的立場如何,至少他們是中大校董會中絕無僅有地符合民主理念而產生的成員。

近年,中大的事件在社會上不斷引起爭議,傳媒爭相報道,反映的正是中大良好的異議精神,敢於詰問校方高層。不少組織如中大校友關注組、劉遵義施政監察等的成立,反映校園民主化的訴求日增。如何予以回應、配合這股潮流,才是兩位議員應該得到甚麼評價的指標,而絕非甚麼形象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中大有事的時候,總有一些「校友」發言,論調多為「破壞校譽」、「影響形象」、「家醜不出外傳」云云,這種只重形象不問理念的想法,正是珍視中大批判傳統的中大人應該摒棄的。